這是我第一次到法鼓山,前兩天沒好好收攝身心因為覺得好奇又好玩,後兩天帶班法師教導我們收攝身心的方法,才開始用方法安定自己,可能是不夠精進,太散亂,所以這次受戒沒有什麼特殊感應,沒感得清淨戒體,也沒有什麼靈異現象產生。可是我當初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受菩薩戒,雖說是受菩薩戒但我覺得是「納受菩薩道戒法」。

  當初彥霖菩薩鼓勵我受戒時,我以為菩薩戒要完全遵守才能受持,了解了「有戒可犯是菩薩,無戒可犯是外道」,而且是菩薩摩訶薩才可能持戒清淨,若如此,我終生恐怕無法清淨受持一戒了。

  但歷代祖師大德不斷的勸人受戒,當然知道凡夫不可能完全做得到,那表示「戒」是要讓人學習的,而師父所教授的戒法正是以教育為出發點,適應現代時空的菩薩戒精神,以三聚淨戒、四弘誓願、十善、十無盡戒引導佛子走入成佛之道。

  雖然如此,但在法鼓山聽戒前,心裡還是存在一個恐懼感,以為受戒之後多了一個名叫「戒罪」的東西,會知法犯法罪加一等,聽師父講戒提到「有犯不失」,才使我的恐懼都消除了。

  犯了錯不管有沒有受戒都是要接受因果的報應,但受戒的功能就是能讓我懺悔,懂得懺悔消罪,時常反省懺悔,就會越來越加提醒自己注意身口意三儀,如此,便會越來越清淨,這是多了一個好處,而不會失去更多,接受更大的業報。守十善戒也是為自己斷了受惡報的因,更可積極培養自己菩提心。然而在發起菩提心這方面,我的心力還相當微弱,還要再薰習。

  現在很多人聽到「菩薩戒」三字,不敢秉受大概都對菩薩戒有傳統上的刻板印象,但我覺得法鼓山的菩薩戒並不難守,幾乎是受三皈五戒者便能守持。菩薩戒戒條的基本要求不同,三聚淨戒、十善戒裡的每一條要求都不同,如果大家能仔細的從重戒開始不斷學習,再慢慢延伸至其餘輕戒,培養菩提心,先力行三聚、四弘誓願、十善、十無盡戒來修福德,再以智慧消除自心煩惱,功力越深厚越精進的人便能開始大步邁向成佛之道了。

  接觸法鼓山越久,越能看出法鼓山處處以教育為核心,即便菩薩戒也是如此。法鼓山的心靈教育給人希望,以大慈悲心接納一切眾生,共成菩薩道。

 

星豐合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tter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